近期物價上漲引發(fā)社會熱議。尤其是是大蒜、綠豆、辣椒等過去人們關注不多的雜糧、調味品,短時間內成倍上漲,而隨著貨幣供應量的增長,以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,市場對于價格上漲的預期一時也變得強烈起來。
那么,年初確定的全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左右3%的預期調控目標能否實現(xiàn)?本次物價突然上漲的成分中,大股游資扮演何等角色?本輪物價上漲對通脹造成什么樣的壓力?如何應對?對此,《財經(jīng)國家周刊》采訪了國家發(fā)展和改革委員會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。
長期原因是供求關系變化
《財經(jīng)國家周刊》:5月22日全國物價局長會議指出,今年以來,我國粳米、玉米等糧食品種,大蒜、蔬菜、綠豆等農副產品,以及三七等中藥材價格上漲較多,既受西南地區(qū)旱情、中東部地區(qū)持續(xù)低溫等不利天氣影響,也與極少數(shù)經(jīng)營者捏造散布不實信息、惡意囤積、哄抬價格密切相關。請問,這兩種因素中哪一種占主要原因?
周望軍:近期大蒜、綠豆等農副產品價格確實出現(xiàn)了較大幅度的上漲,有關媒體報道漲幅達100倍的說法雖不準確,但漲幅還是很大的。有報道說貴州辣椒價格暴漲,云南米商攜帶800萬元現(xiàn)金到重慶搶米等,后來調查證明屬于不實信息。
異常天氣確實造成了部分農副產品減產,但也不排除游資借此炒作,進一步推高價格,至于說哪種因素占主要原因,我們正在開展調查,不好說哪個更加突出。
《財經(jīng)國家周刊》:民間自古就有“蒜瘋子,姜傻子”的諺語,說的是蒜、姜這兩種農產品價格多變,波動劇烈。針對當前“大蒜爆炒高過肉價”的現(xiàn)象,請問如何看待?
周望軍:我們分析,農產品價格上漲的長期原因是供求關系的變化。一方面,在我國工業(yè)化、城市化的過程中,大量農業(yè)用地轉變?yōu)楣I(yè)用地、高速公路用地、商業(yè)用地,特別是房地產用地,減少了城市郊區(qū)農產品種植面積,進而影響供應。另一方面,原來的農民進城打工,從生產者變成了消費者,居民收入提高,吃菜、吃肉的比重相比以前也增加了。
此外,蔬菜生產基地從大城市郊區(qū)逐步轉向外地農村,流通環(huán)節(jié)增多、運輸成本增加和勞動力成本上升,也是重要原因。
短期暴漲與炒作有關
《財經(jīng)國家周刊》:在你看來,此輪農產品價格短期內大幅上漲的主要原因有哪些?為什么本輪物價上漲社會反響非常強烈?
周望軍:長期因素只會促使農產品價格緩慢上漲,而不是短期內大幅上漲。今年部分農產品價格大幅上漲的特殊原因,一方面是今年